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阅读详情
楚商丨痴迷技术的董事长李万清:再造一个“三宁化工”
 
发布日期:2024-09-05     来源:支点财经      作者:袁阳平      浏览次数:2522     字体: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走进李万清的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厚德载物,兴业报国”8个遒劲有力的大字。

这是他的座右铭。李万清是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工商联执委、湖北省人大代表、湖北省工商联副主席、宜昌市楚商联合会会长。

他在宜昌枝江工作了40余年,从维修工、技术员、生产科长到掌门人,掌舵三宁化工已31年。

他亲历了公司从面积不到200亩的县化肥厂到建成占地1万余亩的现代化三宁化工城的蝶变全过程。

今年8月30日,三宁化工酰胺及尼龙新材料项目全线投产,项目总投资145亿元,这是三宁化工的第二个百亿项目。不满足现状的李万清立下豪言:通过5至10年的努力,让三宁化工强起来,资产和收入向千亿目标迈进,利润向百亿努力,力争进入中国企业500强。

2023年,三宁化工实现产值369亿元,汇总销售收入265亿元,利润23.8亿元,上交税收7.22亿元。5至10年后,三宁化工翻倍式增长,梦想能实现吗?

8月14日,支点财经记者在三宁化工总部专访李万清。他用十分欣赏的一句经典广告语给出答案: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三宁化工集团董事长李万清

联姻晋煤,突破瓶颈做强煤化工

1981年夏,18岁的李万清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枝江县化肥厂,成为一名维修工。3年后,他抓住全国首届成人高考招生的机会,考入湖北函授大学化工机械专业,边读书边工作,当时精心绘制了县化肥厂第一张工艺流程图,轰动全厂。

改革潮涌。1993年,枝江县化肥厂成为当地国企改组股份制首家试点企业。不久,30出头的常务副厂长李万清又被选举为首任董事长、总经理。当时,在三宁化工100公里半径内,有7家旗鼓相当甚至发展优于三宁的同类农化企业。

“三宁不做大,迟早要被淘汰出局;要做大,就得抢前争先、攻城略地。”深思熟虑的李万清启动了一场大规模的技改扩建:应对氮肥市场季节性变化的替代调节产品——1万吨精甲醇项目成功投产,合成氨产能由3万吨提高到4.5万吨,同时开始涉足磷化工领域。

三宁化工通过改扩建,“老朽”设备全部被先进设备替代,一跃成了全省最大的农用碳铵生产厂家。周边同类企业或转产或破产关闭,而三宁化工牢牢地网罗了长江两岸和焦枝铁路沿线6个省份的农资代理商。

这位年轻的掌舵人,赢得了全体员工的由衷钦佩。

三宁化工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方向后,各项业务突飞猛进,但随着原料煤需求日趋增大,煤炭采购难日益束缚了发展的脚步。

李万清很清楚,原料煤不能稳定供应,企业就不可能把煤化工做大做强,“如果企业规模起不来,就没有市场话语权”。

2006年,山西晋煤集团考察了全国18家化工企业,最终选中5家企业进行洽谈合作,欲布局煤化工。三宁化工有幸成为湖北省唯一一家。

然而在洽谈过程中,晋煤集团提出了以35%的股权谋求51%表决权的“苛刻”条件。在三宁化工内部,合作的抵触声不绝于耳,甚至有股东认为将会“寄人篱下”。

三宁化工何去何从?

“这是我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次抉择,公司从最初的国营,到1993年股份制改革,2001年成为民企,如果与晋煤集团合作成功,又会变回国企。当时我内心很忐忑不安。”李万清说。

但是,李万清心里清醒,煤炭供给不解决,企业生产就不能协调,效益就无法放大,企业扩张无法推进。

当晋煤集团明确表示可给予三宁化工原料煤保证和项目资金担保后,李万清说服了股东们,打开了谈判大门。

2007年1月29日,三宁化工与晋煤集团联姻合作,成为国有相对控股的企业,同时也成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先行者。

随着晋煤集团入驻,三宁化工彻底解决了煤炭资源难以保证、常年“缺粮少食”的老大难问题,此后加快发展步伐,一年一个大项目,实现了规模和效益的扩张。


聚焦主业,先做强再做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李万清带领三宁化工一路狂飙,靠的是什么利器?

“三宁能发展到今天,很大程度取决于我们聚焦主业,不断地先做强、再做大,以项目建设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李万清说,前些年房地产火爆时,他硬是顶住了巨大的诱惑。

一路走来,在每个节点上,三宁没有强行把产业规模作为重要指标,而是把现金流、盈利能力作为关键数据,“现在不少企业就是倒在现金流枯竭的路上。”

紧盯关键现金流数据的背后,是技工出身的李万清对技术和设备先进性的痴迷。

最初,当上掌门人的李万清就是通过技改增效,将破烂不堪的老厂焕新成为全省最大的农用碳铵生产企业。之后,公司收购宜昌田田化工,托管潜江金华润公司,均通过技改扭亏为盈。

三宁化工相关人士告诉支点财经记者,直到拆除宜昌田田化工、三宁本部的尿素厂时,这两套装置都比现存的不少工厂都要新、都要先进。

刚刚投产的酰胺及尼龙新材料项目,是三宁化工延链强链的重要项目。该项目使用了当前业内最为先进的装备和技术,整个生产过程更安全、更绿色、更智能,而且生产成本大幅降低,仅己内酰胺生产成本就可以降低1000—1500元/吨。其中,过氧化氢技术是国际头部企业索尔维在中国首套授权装置,已于8月16日顺利投产。

“我们是不惜血本,让公司的生产装置足够先进、产量高、消耗低。”李万清说,“用未来30年的眼光看现在,公司从产品成本与质量端,打造国内领先的尼龙全链条生产线。这对我们长期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

2020年底,在三宁化工建厂50周年庆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对三宁化工快速发展用两个“契合”高度评价:“把三宁走过的50年划分为前25年和后25年,前25年与我国化学工业尤其是氮肥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和艰苦奋斗的历程是契合的,后25年与我国石化产业快速做大做强、发展成为世界石化大国的历程也是契合的”。

数据显示,三宁化工近五年项目总投资超300亿元。

“跟三宁谈定的事情都会百分百落实到位。”史丹利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进华说,三宁化工是史丹利的最佳合作伙伴。近20年来,该公司与三宁化工的年交易量都在3亿元以上,三宁产品占到了史丹利原料的15%以上。

“在我们公司所有的原料中,三宁的原料可以做到全水溶、无浪费,这也推动了史丹利产品质量和效益的提升,终端销售时,公司产品每吨价格能多卖超过400元。”高进华表示。


率先“5G+”,向数智化要生产力

作为传统化工行业,大家容易联想到“高能耗”“高污染”等词汇。

然而,走进三宁化工,处处绿树成荫,道路宽阔整洁,现代化的办公楼宇顺着路两旁依次排开。厂区内,不仅看不到一辆运输车,也很少看见工作人员的身影。

参观过厂区的合作伙伴企业的相关人士由衷地发出感叹:原来化工企业还可以如此美丽,完全颠覆了我们心中传统化工的印象!

来到三宁化工石宝山新材料分公司的中控楼,5G智能中控室映入眼帘,小到几厘米长的仪表,大到管线管廊通道,整个厂区尽收眼底。这里是全省首个5G智能化工厂,总投资10亿元,历时三年建成。

据统计,这座智能工厂每年节能降耗2%左右,生产成本下降4000多万元。近五年,三宁化工每年研发投入4亿元左右,通过技术改造、挖潜增效、研发创新,推动企业走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和核心竞争力。


“这几年,三宁化工初步尝试在生产、控制、管理方面数字化,追赶时代的脚步。”李万清说,发展新质生产力,化工企业离不开数字化转型。

过去,很多企业想要实现数字化转型,却苦于没有打好数据“地基”。早在2016年底,三宁化工成立智能工厂推进办公室,旨在整合生产层面和经营层面的数据,打通产供销的全链路,为智能制造和数字化的推进奠定基础。

近年来,三宁化工推出AVEVA操作员培训仿真系统(OTS),能够模拟工厂现场的装置及控制情况,并在虚拟环境中对操作员进行离线或者在线的培训。随着全厂全流程的OTS上云,还可以远程实现培训和操作,成为培育智能操控师的最佳实践。

数据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生产要素。公司向全面数字化转型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李万清看来,三宁未来要从数据中挖掘出更多的应用场景,分析数据,提前布局,提升企业生产与管理能力。

再造一个三宁。花甲之年,李万清仍在征程。

上一篇:李万清董事长检查三宁职校在建项目
下一篇:鼎革奖评审团走进公司